当桥梁加固遇上预应力碳纤维,效果 1+1>2 !
发布时间:2023-05-05 19:21:20 共阅读:3139次
我国是世界上桥梁建设数量最多、规模和难度最大的国家。截至2021年年底,中国大陆在役桥梁130万座,位居世界第一。
因此,如何采取有效的加固措施来恢复甚至提高这些桥梁的承载能力,如何在降低对桥梁使用影响的情况下进行加固,是目前桥梁加固中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。
碳纤维是一种新型轻质高强复合材料,最早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,随后扩展至其他领域。21世纪开始,碳纤维材料在我国土木行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。
碳纤维材料密度为1.6g/cm3,仅为同体积钢材重量的20%左右,然而其抗拉强度却是钢材的7~10倍。自重轻的特点使其在施工中无需使用大型机械,且占用体积小,基本不影响桥梁净空。而且碳纤维本身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耐久性,非常适用长期暴露在外界环境中的桥梁加固工程。
碳纤维材料在土木行业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种产品:碳纤维布、碳纤维网格、碳纤维筋、碳纤维索及碳纤维板。其中,碳纤维布、碳纤维网格及薄型碳纤维板可以采用粘贴方式使用,即在施工中将碳纤维粘贴至桥梁构件表面,使碳纤维与原构件共同受力,从而起到提升承载力的效果。
采用粘贴碳纤维的方式基本不改变原构件尺寸,且质量轻,施工中没有重型设备,利于桥下高空作业,在桥梁加固中得以广泛应用。
但上述加固方式为被动加固,即碳纤维仅在结构发生新形变时才会发挥作用,导致对碳纤维材料强度的利用率极低,难以发挥碳纤维高强特点而造成浪费。
为充分发挥碳纤维材料的高强特性,预应力碳纤维系统应运而生。碳纤维筋、碳纤维索及碳纤维板均可通过可靠锚具锚固来施加预应力,从而对原结构完成主动加固。施工中可通过施加预应力使原结构产生反拱,抵消部分荷载,有效提高构件刚度,减小构件挠度及变形,使构件原有裂缝缩小甚至完全闭合,提升原结构耐久性。
预应力碳纤维在桥梁加固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,例如京沪高速、沪陕高速、汾灌高速等。
武汉军山长江大桥是G4京港澳高速的重要组成部分,建设于1998年,2001年大桥合龙并通车,是武汉市第四座长江大桥,全长4881.2米,主桥长964米,桥面净宽33.5米,是当时国内最宽的深水特大型公路斜拉桥,曾获得第四届“詹天佑”奖。
因此,如何采取有效的加固措施来恢复甚至提高这些桥梁的承载能力,如何在降低对桥梁使用影响的情况下进行加固,是目前桥梁加固中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。
碳纤维是一种新型轻质高强复合材料,最早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,随后扩展至其他领域。21世纪开始,碳纤维材料在我国土木行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。
碳纤维材料密度为1.6g/cm3,仅为同体积钢材重量的20%左右,然而其抗拉强度却是钢材的7~10倍。自重轻的特点使其在施工中无需使用大型机械,且占用体积小,基本不影响桥梁净空。而且碳纤维本身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耐久性,非常适用长期暴露在外界环境中的桥梁加固工程。
碳纤维材料在土木行业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种产品:碳纤维布、碳纤维网格、碳纤维筋、碳纤维索及碳纤维板。其中,碳纤维布、碳纤维网格及薄型碳纤维板可以采用粘贴方式使用,即在施工中将碳纤维粘贴至桥梁构件表面,使碳纤维与原构件共同受力,从而起到提升承载力的效果。
采用粘贴碳纤维的方式基本不改变原构件尺寸,且质量轻,施工中没有重型设备,利于桥下高空作业,在桥梁加固中得以广泛应用。
但上述加固方式为被动加固,即碳纤维仅在结构发生新形变时才会发挥作用,导致对碳纤维材料强度的利用率极低,难以发挥碳纤维高强特点而造成浪费。
为充分发挥碳纤维材料的高强特性,预应力碳纤维系统应运而生。碳纤维筋、碳纤维索及碳纤维板均可通过可靠锚具锚固来施加预应力,从而对原结构完成主动加固。施工中可通过施加预应力使原结构产生反拱,抵消部分荷载,有效提高构件刚度,减小构件挠度及变形,使构件原有裂缝缩小甚至完全闭合,提升原结构耐久性。
预应力碳纤维在桥梁加固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,例如京沪高速、沪陕高速、汾灌高速等。
武汉军山长江大桥是G4京港澳高速的重要组成部分,建设于1998年,2001年大桥合龙并通车,是武汉市第四座长江大桥,全长4881.2米,主桥长964米,桥面净宽33.5米,是当时国内最宽的深水特大型公路斜拉桥,曾获得第四届“詹天佑”奖。
Copyright © 2020铬新建筑 渝ICP备渝ICP备20005890号-1 版权所有:重庆铬新建筑加固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:重庆智搜
声明:本站部分内容图片来源于互联网,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,谢谢!
声明:本站部分内容图片来源于互联网,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,谢谢!